10月
2020
2020-10-22 09:36
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扎实做好灾后重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尔玛社区的志愿者主动到小区开展防疫消杀工作 李力 摄
■本报记者 唐华
从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至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深做实。尤其在“十三五”期间,灾后重建扎实推进,北川走上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防灾减灾重在防以及防救结合重在应急准备的道路。
2013年,由北川地震遗址区、北川新县城等组成的北川羌城旅游区正式成为国家级5A级景区,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重建故事。
建四级互联互通指挥体系“家里还有没有人?
泥石流来了,大家必须马上转移……”今年8月17日晚,北川县片口镇部分居民被紧急转移。8月11日至17日,因遭遇多轮强降雨,多个乡镇受灾严重,接到灾害预警信息后,该县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00余人,实现了零伤亡。8月18日上午,因道路受阻,县委常委晁雪飞带领应急管理局等部门人员,组成两支共20人的应急突击队,从禹里乡走进片口镇,第一时间核实灾情,查看是否有堰塞湖等险情。“及时的处置得益于北川县将应急管理纳入‘十三五’规划,成立了县减灾委,出台了《推进防灾救灾体制机制改善的意见》,建成了县—沟域—乡镇—社区四级互联互通的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任何情况下的统一调度、整体联动、高效作战。”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肖明德介绍。
近年来,北川县始终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救援效率,成功处置了特大洪灾、堰塞湖、山体大面积滑坡等各类重大险情。
为了加强预警监测,减少灾害损失,该县积极强化“大数据+云平台”等科技手段运用,建立地震监测中心等“一中心九台站”,形成集地震监测中心、数据传输中心、震情会商中心于一体的多层面防震减灾技术应用系统,具备了地震发生10分钟内速报地震烈度及震中大体损失情况的能力。聚焦“人防网”,落实群测群防责任人、灾害信息员、林火监测员和所有村(社区)干部1100余人,提升了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吸收专家、志愿者、专业人才、民兵等力量,组建地震救援、抗洪抢险、森林扑火、维稳处突等9支专业救援队伍,救援力量达近万人,定期举行专项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实战能力。聚焦“物防网”,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5.6亿元,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排危除险工程,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由2013年的1318个下降到611个。
建成县、乡物资储备库73个,可满足紧急转移安置8万人、救助17万人所需。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7个,新县城及各乡镇居民可在5分钟之内到达安全地段。
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地震了!”10月21日中午,大家正准备吃午饭,该县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主任黄建波突然喊道。
顷刻间,所有人员迅速按照地震预案工作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21日12时04分,北川县坝底乡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地震发生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Ⅳ级响应。北川县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联络19个乡镇助理员和3处骨干宏观观测点的志愿者,了解观测情况;统计全县灾情情况,将收集到的情况及时上报;迅速派出灾情核查组到震中附近乡镇查灾,组织力量赶往震中乡镇;进一步加强余震跟踪与监测以及宏观观测动态跟踪。
地震的处置工作离不开志愿者。
北川县永昌镇尔玛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力对防灾减灾救灾志愿者服务工作十分了解。“2016年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经历了北川8年灾后恢复重建后,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总结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大应急体系,建设‘韧性’北川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5·12”特大地震的幸存者,李力感慨地说。当时,根据组织安排,他来到北川县永昌镇尔玛社区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时值“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尔玛社区成立于2011年9月,位于北川新县城西北部,社区内有羌族、汉族、回族、藏族等15个民族的居民,羌族群众占57.5%,共有社区干部7人。2016年,为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李力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充分调研分析,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提出了“人人都是志愿者,护佑美丽新北川”的工作理念。“我们坚持向社区居民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发动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为游客服务好,游客才会再来,才能带动北川的经济发展。”李力说,随着宣传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主动为建设安全、美丽的新北川贡献力量。
2016年之前,尔玛社区志愿者队伍不到100人,而该社区现在已有1500余名志愿者,分为党员、交通文明劝导、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整治、河道守护、孤老残弱幼服务、文化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8大队伍,所有志愿者平时是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员,突发事件发生后是应急救援小分队队员,切实提升了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近年来,每逢“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李力都会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进景区、进学校、进市场、进商店、进小区、进楼栋、进户等宣传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他们已累计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2万余份、配发宣传志愿者绶带200余条、志愿者袖标200余个,聘请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及专业人员召开专题教育培训会10余次。
根据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要求,北川县陆续在曲山镇建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中心、地震科普体验馆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沙坝村和擂鼓镇建立了防灾减灾救灾实训基地,将宣传触角伸向群众日常生活,有效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24小时服务热线
©2012-2025 河南全一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1002228号-1 营业执照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