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
2021
2021-07-14 14:06
本报讯 近日,大雨与“桑拿天”相伴而来,我国多地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7月11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并发布了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气象信息显示,7月11日20时至12日20时,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东北部、山东中北部等地有暴雨,其中北京西部和北部、河北中部和东北部、山东西北部等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河北中部、北京西南部等局地有特大暴雨,上述地区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天气,最大小时降雨量30至60毫米,局地可超过100毫米,最大阵风8至10级,局地可达11级或以上。
对此,相关地区纷纷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地域实际,聚焦责任落实,紧盯重点区域,最大限度保障辖区安全度汛,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北京市
16805人转移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介绍,截至7月12日17时,接报全市发生积水断路9处,短时滞水71处,树木倒伏折枝85处,房屋漏水349处,均及时处置完毕,另有2处塌方。
据悉,此次降雨为北京市入汛以来最强降雨,为暴雨到大暴雨级别,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伴有短时大风等特点,全市共转移山区险村和城区危房人员7505户16805人,目前均已转移至村委会、亲友家、酒店等安全场所。
全市共关闭景区144个、民宿6443户,3753处工地均按时限要求关闭,施工人员已全部撤到驻地。全市针对重点地区和部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北京市排水集团启动特级防汛响应,消防救援力量全员上岗备勤,驻京森林消防队伍及军队、武警、央企等抢险救援力量整装待发,2403支队伍共124101人参与到防汛工作中。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醒,此次强降雨过后,山区土壤含水量较高,山区和浅山区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风险较高,城市低洼地区易出现积水,广大市民及游客应合理安排出行,注意出行安全,避让积水地段,远离河道和危险山区。
天津市
迎战强降雨
7月11日,天津市迎来今年入夏以来最强降雨,全市降水区平均降水量55.2毫米,最大降水量117.5毫米。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区各部门迅速进入紧急状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启动防洪四级应急响应,市防办全员上岗到位,连续三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派出工作组赴静海、西青等蓄滞洪区转移重点区域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全市加强值班值守,保持通信、视频系统畅通,强化信息报送,要求发现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处置并报告。
建立会商机制,密切京津冀联合会商,掌握上下游汛情和工作动态,做好流域联控防汛工作;开启防汛监测、视频监控系统,紧盯雨水情变化,不间断与气象、水务等部门专题会商,科学研判,提前向各区发布预警信息。
落实队伍物资,及时向警备区、武警、消防救援等通报汛情,驻津部队、消防救援队伍、企业施工队伍等第一梯队力量7500余人全天候待命,随时做好调动增援准备,物资管理单位24小时值守,做好物资调拨准备。
组织全市防汛隐患大排查,水务、住建、消防、城管、文旅、电力等部门和单位深入排查防汛排水工程、危陋房屋、特种设备、电力设施、广告牌、山区景区等关键部位的风险隐患,及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和工程事故发生。
各部门和单位积极迎战强降雨,水务部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一级行洪河道橡胶坝全部落坝、拦河闸全部提启,入海河流赶潮提放、泵站全力开车,降低河道水位,为承接上游洪水预留调蓄空间。住建、公安、城管、排水、消防等部门和单位落实“一处一预案”,人员、设备预置到位,昼夜坚守,抢排积水、疏导交通,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河北省
聚焦病险水库
7月12日晚,河北省连夜召开省市县防汛视频工作会议,对防汛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聚焦各类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全面排查整改和防范安全隐患。以市县为单位,对全省水库开展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整改落实。要按照分类指导、一库一策原则,对各水库实行领导包联制度,确保各水库汛期水位处于警戒水位以下、病险水库一律空库迎汛,水库泄洪要第一时间通知下游地区,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指挥调度,有效防范河道险工险段和发挥蓄滞洪区作用。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完善信息共享和预警发布机制,精准预测预报上下游雨情汛情。要坚持全流域上下游联动,持续巩固河道疏浚和河道内村庄搬迁成果,对河道险工险段进行全面加固。要充分发挥蓄滞洪区作用,有效分流汛期洪水,留住用好宝贵水资源,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
超前预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精心组织群众搬迁。把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作为工作重点,超前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科学确定群众避险避难场所和路线,一旦发生汛情,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坚决防止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全力组织应急处置,认真抓好城市内涝、棚户区、海域安全防范。聚焦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低洼地、桥梁涵洞等重点,全力抓好城市内涝防范、道路交通安全、市政公共服务保障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强降雨天气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要严格落实海域安全防范措施,组织船只及时回港避风避险,防止因雷电、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各有关部门职能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山东省
织牢织密安全网
面对强对流天气,山东省各地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织牢织密防汛抗涝安全网。
济南市发布山洪预警万余次,小清河开闸泄洪。从7月11日23时至12日8时,相关工作人员持续测流六次,小清河最高水位达到了21.39米,迫近21.5米的警戒水位。为减轻小清河行洪压力,7月12日2时30分,小清河洪园闸负责人卢居法接到指令,开启小闸门泄洪,到当日17时,小清河水位降至20.69米。18时15分,7个大闸门全部开启,提前降低水位,这是小清河今年以来首次开闸泄洪。
7月11日晚,德州市遭遇暴雨。德州公安民警连夜紧急出动,狂风暴雨中,交警、特巡警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及街面警力投放,对地道桥易积水等重点路段、重点部位,由专人负责盯守。同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路况,及时调度警力,排除道路安全隐患。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处出现积水和树木刮倒的情况,公安经开分局巡逻防暴三中队网格内全体巡逻人员全部取消撤岗,全力保障通行安全;公安陵城分局陵东派出所民警用一个多小时送滞留在外的青少年回家;临邑县公安局邢侗派出所民警及时清理辖区道路倒塌树木,趁着人们沉睡时“修复”城市。
滨州市24小时值守应对强对流天气,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防范。此次强对流天气过后,沾化区大高、古城、冯家等区域部分电力杆塔、变压器倾覆,电力设施受损严重。该市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严格落实相关领域责任,确保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各县、区、乡镇干部职工取消周末休息,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同时,组织各村对辖区内水利工程逐一检查,重点对河流、渠道、堤防等进行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在危化品领域,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水、防潮等措施。
在建筑施工领域,停止户外高空作业,一律停用塔吊、升降机等机械设备。在非煤矿山领域,严格执行大暴雨停产撤人制度,加强矿井采空区、塌陷区、积水区和尾矿库坝体及周边山体、排土场的安全巡查监测。(本报综合整理)
24小时服务热线
©2012-2025 河南全一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1002228号-1 营业执照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