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
2021
2021-06-22 14:40
站在被喻为“关中屏障,河陇咽喉”的宁夏大地上,掬一捧黄土,让高原的日头晒一晒,再吹一吹干热的风,记者很难想象一个名叫盐池的小城能将西域的苍茫、野性与绿洲的柔美、温和神奇地集纳在一起。这里的大地像布满皱纹的脸,看似贫瘠,却孕育着蓬勃的生命力。这里的每个人都像沙地里的沙葱,面对强风,坚强地生活着。
“我们盐池是个半农半牧的山区县,干旱少雨,春夏之交草未长、粮未种,看上去有些荒凉。但辖区内有6280余口油气井、4家煤矿和49家非煤矿山企业,地表石膏等矿产储量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天然石膏制品基地’和‘中国西北石膏产业基地’,油气和石膏生产加工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说起这些,身着白色T恤、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起来颇有威严的盐池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樊镇洪的嘴角露出自豪的微笑。
“虽然坐拥富矿,但与之伴随的却是安全的压力。”说罢,干了20年安全监管工作的樊镇洪神情肃穆,向记者“亮”起盐池的安全生产“家底”。他滔滔不绝的样子,就像是摊开的一本书,字里行间都是关于盐池县安全生产工作的点点滴滴。
樊镇洪(右二)到化工企业检查审核新改扩建项目
活地图——
隐患风险点记心间
盐池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门类最全、监管压力最大的县,工业园区下辖六大功能区。“我们这儿的资源属于多点开花,监管的重点也遍布整个县。执法人员下去检查一天,往返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也检查不了几家企业。”樊镇洪不用纸笔,就条分缕析地把盐池县的重点行业、企业、危险源、监管重点说得清清楚楚,对这些他早已烂熟于心。记者听着听着,面前俨然摊开了一张盐池县安全监管重点分布图。
樊镇洪的这等功力,来自20年坚守在安全监管岗位的经历。“从没有安监局干到成立安监局,再干到机构改革之后组建应急管理局。”樊镇洪望向远方,回忆起自己20年的职业生涯。
2000年11月,在原商业局(内贸总公司)工作的樊镇洪接到一纸调令——他被任命为盐池县安委办常务副主任。“那会儿安委办刚从县劳动人事局转到经贸局,我对安全生产也没啥概念,总觉得把沟通协调的活干好就行了。”沟通交流、化解矛盾是樊镇洪的强项,也是他认为作为应急人应该有的素质之一。
县安监局很快成立,樊镇洪走马上任,担任县安监局副局长一职。“刚建局的时候,加上我和局长,一共只有6个人,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弱的弱。那时,我就觉得两眼一抹黑,压力很大。”说到刚接触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形,樊镇洪眉头的川字纹更深了。
“下去检查一直是我带队,到了企业,这看看那看看,就是说不上问题隐患到底在哪儿。”不会干工作不要紧,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樊镇洪主动走访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联的部门,请他们帮忙带着去检查。“我们边查边学,渐渐地,发现问题隐患越来越多,越来越感到害怕。”杂乱无章的生产现场,混乱的管理秩序,“缺斤少两”的生产资质,让樊镇洪感到安全生产这座“泰山”越来越沉重。
当盐池落后的经济遇到丰饶的资源,野蛮开发是最突出的问题。很快,樊镇洪就遇到了上任以来的第一起事故。
辖区一家煤矿企业井下运料的一辆老旧车辆失控,将一名井下工人辗轧致死。面对惨烈的事故场面,众人纷纷退却。法医说:“来个人帮忙。”樊镇洪硬着头皮走上去。法医看着他惊慌的神情说:“你干这个工作,以后这样的场面还会碰到,不要怕。”“是啊,做这个工作,以后事故现场还会遇到,得顶上。”樊镇洪想着,接过法医递来的一副白手套,处理了他遇到的第一起事故。
“经济要发展,人民的生命安全要保障,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既能吃饱饭还能吃好饭?”这个念头不断在樊镇洪的心中萦绕。
盐池的矿产资源很丰富,但当时老百姓靠土办法爆破开采,通过小作坊加工生产创收,落后的生产条件,频发的生产安全事故让樊镇洪很揪心。“这种情况下,隐患不整改的必须停!”樊镇洪斩钉截铁地说。
老百姓一听要停产、要淘汰,三五成群将樊镇洪围住。“我们一直干得好好的,怎么你樊镇洪来了就这不行那不行的?”“厂子停了,我们吃啥喝啥?”除了普通群众的质疑外,还有络绎不绝前来说情的领导:“改得差不多就让老百姓恢复生产吧,毕竟经济账也要算嘛。”这些话不绝于耳,但樊镇洪态度异常坚决。“那些矿到处是隐患,特别是硐室开采的白云岩矿没有设计,留的支柱柱径小、间距大,人进到矿洞里,越往里走越害怕,不停产要出大事啊。”樊镇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至今心有余悸。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樊镇洪多次走访辖区的采矿点,向群众宣传盲目开采、硐室爆破、人工装运的危险,讲法律讲规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他的坚持下,5家民办石灰岩矿整合成1家公司,3家硐室开采白云岩矿被关停,10多家石膏小作坊被淘汰;从业人员被转移到其他产业或相对规范的生产企业,全县矿山企业全部实行中深孔爆破作业,运料的农用车全部更换为自卸式翻斗车,矿山企业的安全性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久而久之,随着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当地的百姓对安全工作更重视了,对樊镇洪当初的决绝也多了一分理解。
“我们樊局长特别善于做思想工作,对领导也好,对群众也罢,每次他都能把道理讲得明白、透彻,让人心服口服。这些年,我们办过的案件没有出现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情况。”盐池县应急管理局矿山室的冯芮卿对樊镇洪的说理能力十分佩服。
“现在,县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非常支持,我说话的底气更足了。”说着说着,樊镇洪不由得笑了起来。
在樊镇洪的努力下,盐池县多年保持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记录。用一位当地领导的话说:“有老樊在,我放心。”
领头羊——
干事创业育才带队有良方
最近,樊镇洪心里装的事更多了:汛期到了,防洪沟要再去看看;近期各地发生的几起事故暴露的问题要查查盐池县有没有;单位里的新同志有点儿浮躁,得找机会问问情况。多少个夜晚,很多事同时在他的脑子里循环往复,久而久之,清亮的月光成了他最交心的朋友。
“别看我们樊局长快退休了,但他心里装的事可一点不见少,他干工作的办法是真多。”在盐池县应急管理局危化室的郭瑞繁心中,樊镇洪是个既会带队伍又会干工作的领导。
从最初的一个局只有6个人到现在一个局有27个人,盐池县应急管理局经过20年的发展,队伍壮大了不少。“一般基层单位都会空出一两个编制,但我们这儿满编满额。而且这几年招人,樊局长都明确要求要专业对口。”郭瑞繁认为团队的壮大与樊镇洪的努力分不开。
吃了多年不懂专业的苦,樊镇洪深知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我们把握每次公招的机会,招矿山、地质、危化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谈到这儿,樊镇洪底气十足,“现在局里相关专业的人员能占到一半以上,年轻人也更多了。”
“人太少、事太多”是人们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概括。盐池县的经济发展即将步入高速轨道,光凭这支27个人的队伍显然有点力不从心。“让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甚至成为‘多面手’,这就是我培养干部的理念。”樊镇洪认为应急管理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只靠领导领着干、推着干是不行的,要让大家主动干。这一点,从2000年左右就跟着樊镇洪干安全工作的盐池县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大队队长蒋锋体会最深。“我刚退伍就来安监局工作,那时的我,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对自己应该干什么感觉很迷茫。但在樊局长的带领下,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份工作我越干越有劲,感觉很有奔头。”蒋锋谈到自己的变化,眼里透着光。
据蒋锋介绍,樊镇洪布置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清晰地提出工作要求后,让大家先出方案,然后再对方案逐条把关。“刚开始,我觉得是领导撂挑子,懒得想。谁知跟他汇报的时候,发现他早就把我们想到的都想到了,还给我们提了很多更好的建议。”蒋锋说罢,挠挠头笑着说:“当然如果我们想糊弄,也会很快被他发现,少不了一顿收拾。”
盐池的中小微企业和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严重,樊镇洪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类型、挑重点、分批分年请安全中介机构进行培训指导。如果中介机构不负责,服务后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没提高,中介机构不但拿不到全款还会上“黑名单”。
前几年,顺应发展的需要,盐池在危化企业较多的两个功能区建设了消防站,但因日常管理松懈、人员结构复杂,消防站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出来。机构改革后,樊镇洪针对这个问题,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多次与消防救援机构对接,想通过参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管理模式,提升工业园区消防站正规化建设水平。经过他的努力,2020年,工业园的2个消防站交由县消防救援大队直接管理,新招录22名专职消防员,还新配了4辆消防车,进一步提升了消防站的救援能力。
盐池县辖区的水域面积不大,属于干旱地区,但每年下大雨,县城的内涝积水问题都很严重。作为土生土长的盐池人,往年发生过的洪涝灾害,让樊镇洪深知水害的危险。2019年,几经努力,县里投入2000多万元,协调住建部门负责城市内涝隐患点的整改。今年5月20日汛期开始前,樊镇洪又联系水务部门一道下乡排查各个隐患点。
盐池的油气资源丰富,10条国省干道上危化车辆川流不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凸显,红绿灯、减速带、区间测速解决不了问题。面对车翻人亡的事故,樊镇洪和交通运输局和公安交管部门想办法、定措施,当着县长表态,要推“路长制”。每个政府部门划管一段路,部门一把手担任“路长”。定期安排人员巡路,路标、路灯、路面出现一切问题,这条路的“路长”都得快速反应,尽快协调解决,同时聚焦停车场、车站、重点路段等高风险场所,还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路长”干得好不好,年底还有考核来量化。
“应急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我认为在基层干应急管理工作,就要以‘保安全为主’把大家聚起来,把工作揽起来。”从安监到应急管理,樊镇洪觉得工作的内容变了,身上的担子重了,但安全是不变的主题。
樊镇洪(中)带领执法人员检查企业消防安全工作
铁肩膀——
站好最后一班岗
“干安全这么苦,这些年,有没有想过换个工作岗位?”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樊镇洪陷入了沉思。良久,他低着头,像是喃喃自语:“若说一直没动摇过,是不可能的。”
2015年,樊镇洪的命运拉起了悲痛的幕布。父亲因病去世,对樊镇洪而言,无异于精神支柱崩塌。“父亲走了,我也陷入了迷茫。”樊镇洪回想起父亲往日的教导,眼里泛着泪花。
然而,命运没给樊镇洪喘息的机会,很快,他的妻子被查出癌症晚期。噩耗一个接一个,樊镇洪这个小家就像在怒海中翻腾的小舟,无力、无奈、无助。
“樊局长家里发生那么大的事,但他从来没把情绪带到单位来。我们有同事说他是‘钢铁战士’。”非煤矿山室的冯芮卿说。听到“钢铁战士”这个称号,樊镇洪露出一丝苦笑:“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扛过来的。”
妻子患病的那3年,樊镇洪每天5点就起来陪妻子锻炼身体,为她安排好早餐,然后跟老母亲交接一下,赶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妻子有一点儿响动,他就赶紧爬起来查看情况,常常一整晚都不睡。即使是请假带妻子到北京做检查期间,樊镇洪的手机也经常响个不停,甚至经常是请了一星期假,两三天就回去销假。
“同事问我,北京的检查一排就要一两周,怎么你这么快就回来了?他们哪儿知道,工作的事一直牵着我的心。北京协和医院分东西两院,有时东单到西单两个院区他一天就来回跑好几趟,只求尽快检查完,好赶快回来。”说到这,樊镇洪仰面闭上了眼睛。
那几年,局里的事樊镇洪一件没耽搁,要出的应急救援现场他一个没落下,但对家人即使做了再多,他都觉得亏欠。
那段日子,樊镇洪第一次萌生退意。“我跟领导说,安全生产工作这么重要,我现在心挂两头,很怕干不好。”但当时县里正组建应急管理局,身在北京的樊镇洪接到领导的电话任命,应急管理局局长的担子又压在了他的肩上。
“既然组织信任我,领导认可我,这份工作我就要负责任地干好。”樊镇洪目光坚定。
工作、生活,一个个重担足以压垮一个人,但樊镇洪却像长了一副“铁肩膀”,硬生生扛住了。
“我一直觉得是一种力量撑着我走到了今天。”说着,樊镇洪拿出了手机,迟疑了一下,播放了一段他妻子病重时仍努力锻炼的视频。
视频里的那天阳光就像记者采访樊镇洪那天的一样耀眼,而一个孱弱的人用双臂拉着栏杆的姿势,迸发出的生命力却比阳光更耀眼。“朋友们都让我把这些删掉,但我……”樊镇洪看着视频里的妻子沉默了。
半晌,樊镇洪转了话头:“你知道我们这里有种叫沙葱的植物吗?我们这儿的土地特别荒凉,一阵雨过后,大漠上就会长满郁郁葱葱的沙葱。我们这儿的人就像这沙葱,我妻子像,我像,这儿的老百姓都像。”
如今,盐池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以油气等矿产资源为主的发展路子定了,58岁的樊镇洪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对于未来,他说:“我只想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新人扶上马,送一程。”语气坚定有力。
记者手记
把保一方平安的初心落在行动上
盐池县城内,有一段长城遗址。樊镇洪说,他打小就常在那段长城上玩。对这座城、城里的人,他有着很深的感情。也是这份深情,督促着他、支撑着他立足岗位20年,把保一方平安的初心落在行动上。在很多人眼中,樊镇洪扛住了很多次来自命运的打击和暴风雨的冲刷,无疑是个勇士。可走近他,感受狂风暴雨真实地击打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你会发现“勇敢”“坚强”这些词都显得有些轻描淡写。
在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在外人眼中是那么不可思议,但他们用脚步声代替叹息声,一步一步走出泥泞,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樊镇洪就是这样的人。
24小时服务热线
©2012-2025 河南全一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1002228号-1 营业执照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