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400-6887110

  • 首页

  • 关于全一

  • 解决方案

  • 产品中心

  • 合作案例

  • 媒体中心

  • 联系我们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04/

11月

2020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稳扎稳打推进安全生产“百项地标”建设

2020-11-04 15:25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法治”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高频词、关键词。在此期间,应急管理领域的法治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放管服”的步子进一步加快、措施进一步细化,执法队伍建设、执法手段革新,执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作用更加凸显。本版特开设《回眸“十三五”之法治建设》栏目,展现“十三五”期间应急管理领域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敬请关注。

原标题:“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稳扎稳打推进安全生产“百项地标”建设——

扎扎实实夯基础认认真真谋规范

■本报 记者肖艳鹏

“地标的编制,紧紧贴合行业实际,对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作用,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就像‘久旱逢甘霖’。去年,电子行业标准发布后,在全市电子行业企业全面推行,效果非常好。”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勇利说。

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要“做什么”,企业安全管理“如何做”,监管部门执法检查“如何管”的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统一而明确的答案,这是北京市安全生产领域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百项地标”的普遍认识。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处处长毛宇权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基本完成了安全生产“百项地标”编制工作。

截至目前,安全生产“百项地标”基本涵盖了北京市全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毛宇权认为,“百项地标”从顶层设计层面解决了安全生产标准不统一、存在空白,企业不会查隐患,开展差异化管理依据不足等问题。

2015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百项地标”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全生产检查标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重要支撑,“百项地标”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打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一本通”,体现监管的导向与决心

2020年3月25日,随着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的第74部分兽药生产企业标准的发布,北京市安全生产“百项地标”编制工作初步告捷。“百项地标”包括《总则》《安全生产通用要求》和89个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已发布实施90项,基本形成覆盖北京市主要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从实施情况看,已有近3000家企业通过“百项地标”进行达标创建。

据悉,《总则》规定了等级评定系列标准的适用范围、等级评定的内容和方法等;《安全生产通用要求》提炼了各行业安全生产的共性内容和要求;行业安全生产等级评定规范分别规定了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毛宇权介绍,“百项地标”全面梳理识别了最新的法规、标准,使标准的合法性、合规性明显增强;收集整理了国家和行业近年颁布、实施的近千项法规、标准,并按照最新规定,提出达标创建的有关要求;严格评审标准,设置否决条款,细化了“整体否决条款”和“单项否决条款”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准入门槛,体现重点监管的导向与决心。

“先后有45家企业参与了电子通信制造企业、建材企业等20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汪彤说,“这些企业均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在某些领域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有能力将这些经验做法和技术手段转换成标准条款。‘百项地标’编制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企业量身打造安全生产管理‘一本通’,标准有没有用、好不好使,企业最具有发言权。”

历时几年,“百项地标”编制集聚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高质量、高标准地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据统计,北京市共有14个行业部门、29家科研院所和高校、23家中介机构、45家国企、14家行业协会参与标准起草工作。

对于此项工作,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东洲强调,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同时要着力提升创建质量,并将标准化工作与安全监管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同时要跟踪国家有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情况,深入研究制约标准化工作的关键问题,制定并实施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具体举措,推进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

推动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解决责任主体“不会查”的问题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拥有职工超过500人的企业。该企业在标准化复评过程中,对照新发布的“百项地标”

开展自评自查。在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该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消除了涉及危险化学品和爆炸性粉尘的事故隐患,在保障了生产经营安全的同时,完善了规章制度,企业工伤事故起数逐年减少,2020年以来,该企业只发生了一起轻伤事故。

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企业开展生产活动提供安全规范,是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参照标准,是政府部门履行安全生产检查、行政指导职责的基础法规。“百项地标”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隐患排查提供了基本遵循,完善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体系,为标准化建设、评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项地标”系统梳理了分散在各个法规、国家标准中的安全条款,为各级安全监管人员对各类企业的安全检查、指导提供一套通用式的工作参考。有关政府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及其人员通过参与“百项地标”的制定和实施,全面梳理了法规、标准和文件,系统学习了监督管理知识,掌握了标准化评审和安全评估的方式方法。

“这有利于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北京市统筹协调多个行业部门,按照统一尺度和统一方法,系统梳理各行业领域中的安全生产风险点,在标准制定中做到相互协调、配套,同时体现行业管理特点。”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姚娉说。

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转型和外迁企业划定安全条件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百项地标”中有14项是京津冀协同标准,涵盖加油站、石油库以及危化品、机械制造、烟草制品、日化产品制造、酒类制造、电子通信制造等行业领域。李东洲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推进,很多企业乃至某些行业迁至天津、河北等地。京津冀协同标准的实施,可以推动京津冀三地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衔接,三地安全标准一致、管理要求一致,能够有效防止产业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风险转移。

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共同制定区域地方标准有关事项的会议纪要》,提出了共同制定区域协同标准的工作意见,明确了三地标准化部门与三地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的“3+X”协调机制。此后,三地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响应,特别是在安全生产领域三地六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协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明确了加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目标建设,逐步推进京津冀安全生产标准的协同发展。

考虑到三地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统一所有行业领域的地方标准不现实,京津冀三地经过多次协商,确定了《总则》《安全生产通用要求》以及危险化学品、工业制造业等12项行业领域适合协同的标准。结合区域特点,京津冀三地“一级否决条款”略有不同。

总而言之,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为转型和外迁的企业划定了安全条件红线。

谈及日后的工作,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标准体系总体较完善,北京市将按照既定路线和要求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对于目前尚无评审标准的新兴行业,北京市将开展有关地方标准的调研、立项和编制工作,进一步健全“百项地标”体系;大力宣传“百项地标”,分批次对重点企业、标准化评审单位和有关监管部门进行专题培训;完善评审组织管理,将提升服务水平和达标质量作为标准化评审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拓展标准化创建行业领域,开展新兴行业、新业态企业的达标创建工作。

解决方案

安全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消防

智慧用电

安全生产信息化

产品中心

智慧物联

合作案例

项目案例

媒体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关于全一

全一简介

发展历程

企业实力

企业文化

联系全一

商务合作

400-6887110

24小时服务热线

©2012-2025 河南全一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1002228号-1     营业执照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736号